科学教案模板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19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学习测量物体的运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同样时间和同样距离时这样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快慢。
2、让学生学习测量和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一、新课导入
出示爱因斯坦的图片
师:这位科学家叫什么名字?
师: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叫爱因斯坦,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他的研究中曾经说过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出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会停止。)在科学研究中,距离和时间是两个重要的条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距离和时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感受距离和时间的关系。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数5个数。
师:刚才从开始数到5,大家经历了5秒钟的时间,那么你来估测一下,5秒钟按你的正常速度走,你能走几米?
学生边说书写副板书 5秒走
师:请同学们分别记好你的估测结果。
师:在教室里我给大家准备了4块场地,以一块场地为例,从起点走到另一端是5米的距离,在回到起点是10米的距离,大家再来估测一下,按正常的速度连续走完10米,你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板书:10米用 )
师:估测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那么我们的估测结果是否准确?下面我们就通过活动来验证,请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进行活动(出示分工示意图),并且注意收集活动中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活动结束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通过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汇报
(大家在活动中,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认真真的活动,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师:大家的发现非常有科学价值。
板书:相同的时间距离长速度快
相同的距离时间短速度快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经历了一个科学研究的完整过程。
2、测量每段距离使用的时间
在大家活动的时候老师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大家按正常速度连续走更长的距离,大家想不想知道每经过一段距离,所用的精确时间,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活动,小组内谈论一下,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精确。
谈论汇报
师:通过刚才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教师布置场地
师:皮尺的0刻度为起点,附近的同学看一看你大约在起点的几米处?下面我们从起点以4米为一个计时点,选几名计时员,第一计时点,第二计时点……
师:每个计时点选一名小助手和计时员相对站在皮尺两边。
出示要求:
1、运动员连续走完全程;
2、计时员听清老师口令一起计时;
3、计时员听清相对应的小助手的口令,停止计时。
师:请一名运动员
师: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小裁判看一看他们配合的怎么样。
下面我们先试走一次。
师:对于这次活动,裁判员有没有需要提醒的?
师:下面我们就开始正式活动。
分别计时男女两名学生
收集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师:下面我们把收集的数据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制作成折线统计图,竖轴表示的是距离,横轴表示所用的时间。并且分析一下,这两条折线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科学发现?
学生制作,分析图意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的非常好,在这幅图上能发现线的坡度越大说明速度越快,线越直说明越的匀速运动。
师:其实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科学信息,比如10秒能走20米,估算一下1分钟能走多少米?如果这位同学从学校到家要走10分钟,估算一下他家离学校有多少米?
三、拓展距离和时间的科学认识
师:今天我们所研究的距离和时间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条件,在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单位光年,谁知道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还是时间单位?
师:光每秒300000千米走一年的距离,是一个距离单位,老师给同学计算了一下一光年的距离。
谁来读一读。
师:我们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个普通的星体,我们要用这样大的距离单位来度量宇宙,谁知道宇宙什么意思?
师:宇代表上下四方,所有空间无边无际的距离;
宙代表古往今来,无始无终的时间。
师:我们的祖先在遥望宇宙时,用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师:织女星距离地球26.3光年,牛郎星距离地球16.5光年。它们之间也有16.4光年的距离。
四、课后延伸
师:距离和时间在科学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帮助,老师了解到(出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根据两地间的距离大体估算出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也能根据使用的时间估算出两地间的距离,这样能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时间,从今天我们就更要学科学、用科学,让科学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科学教案 篇2科学之旅
●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
三、进行新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本图0.1-1实验 [演示] 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 ……此处隐藏2570个字……的发展,人类活动对洪水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譬如黄河上游植被的破坏,使黄河中下游地区频频发生洪涝灾害。由于上游泥沙的大量流失,黄河在下游也成为了地上河,使位于黄河下游的城市时刻处在洪水的威胁之中。让我们来做这个实验,初步而实在地体会一下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怎样做】
1、实验前我们应准备好一下器材:一个一侧为玻璃,其它三个侧面为木头箱子,接水桶,洒水壶,泥土,草皮。
2、在箱子内两侧按30。角堆好泥土,在其中一个土坡上种上草皮。在低处安上引水沟,放好接水桶。
3、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同样快的速度对两个坡面洒水。
4、观察两个坡面上,水的流动速度、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的差别。
【应关注的问题】
1、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使用的土壤应是非沙质土,土壤的紧密程度和湿度要与自然状态相似。
2、如果能使草皮在土坡上种植一段时间后再做实验,或者直接实验整块的草皮,效果会更好。
【学到了什么】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草皮的坡面有草的阻挡,水的流速慢,水的下渗就多,汇入水沟的水量就少。显然,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洪水的危害和发生频率增大。
2、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进一步知道怎样对相关的实验条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实验,你想进一步知道植被是怎样达到保持水土的作用的吗?植被的抗侵蚀作用是通过它的三个主要构成部分来实现的:一是植物的生长层(包括花被、叶鞘、叶片、茎),通过自身致密的覆盖防止边坡表层土壤直接遭受雨水的冲蚀,降低暴雨径流的冲刷能量和地表径流速度,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二是腐质层(包括落叶层与根茎交界面),为边坡表层土壤提供了一个保护层;三是根系层,这一部分对坡面的地表土壤加筋锚固,提供机械稳定作用。一般情况下,在植物生长初期,由于单株植物形成的根系只是松散地纠结在一起,没有长卧的根系,易与土层分离,起不到保护作用。同时护坡植被的存在也为各种小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与气候关系密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改良局部地区的气候,使气候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科学教案 篇8标志大擂台
设计思路:
最近电视里一直在宣传上海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作为新一代的孩子从小对他们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非常的必要.我园周围的交通比较方便,同时周边又有较多的汽车销售单位,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的主题.
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我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标志很感兴趣,尤其是幼儿园附近的马路上也有几个标志,他们都热烈的讨论这是什么标志?但是对于三种不同意思的标志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活动,我是利用游戏形式导入,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标志的名称,再让幼儿通过PPT来懂得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最后请幼儿把三种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对标志的认识.
内容和要求:
1、通过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回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尝试将交通标志按一定的规律分类。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各种交通标志、幼儿人手一张标志
2、PPT课件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交流互动操作实践活动延伸
观察与指导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开汽车》
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开汽车,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没有说活,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交流互动
1、出示各种标志,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交流各种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3、引发幼儿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
三、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教师逐一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种标志的不同。
3、让幼儿把自己手里的标志送到相应的黑板上。
4、教师指出个别幼儿错误的地方。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马路上还有哪些标志?
科学教案 篇9教材分析
本课将用学生熟悉的橡皮泥作为研究材料,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并探索其中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
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观察实心橡皮泥的沉浮”;第二部分是“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第三部分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探索橡皮泥上浮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泥是比较熟悉的,一些学生或许在生活中已经有了类似的经验,能够把橡皮泥做成船的形状,浮在水面上。但是,一般的学生都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本课将带领学生用实验数据揭开其中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
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形状,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根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判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难点:认识到认真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2、导出课题并板书。
二、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心)
1、学生猜测:如果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它在水中是沉是浮?
2、观察实心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3、改变橡皮泥的形状,观察在水中的沉浮
三、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1、有没有办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师解释什么叫物体排开的水量。
四、比较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1、出示问题:橡皮泥的沉浮和什么有关呢?
2、分别做实验:实心橡皮泥和各种浮在水面上的形状
3、记录实验结果
4、实验小结
五、自我评价与课外延伸
六、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